導讀:目前,彩電全球彩電企業大致分為兩個陣營:以LG、企業創維、達成代表杭州濱江小姐外圍vx《1662+044+1662》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索尼為首的共識OLED陣營,和以三星、未顯TCL為首的示技術量子點陣營。
繼今年3月份東芝推出OLED電視之后,展方索尼、彩電松下也于6月份相繼推出OLED電視。企業
據日本時事通信社最新報道,達成代表夏普最遲將于明年推出OLED電視。共識如果該消息確鑿,未顯意味著所有日本彩電企業均選擇進入OLED領域。示技術
目前,展方全球彩電企業大致分為兩個陣營:以LG、彩電創維、索尼為首的OLED陣營,和以三星、TCL為首的量子點陣營。
隨著夏普最后一個確定進入OLED電視領域,全球主流彩電企業全部完成站隊:除三星、TCL、海信選擇站隊量子點,其余主流彩電品牌如LG、創維、長虹、索尼、杭州濱江小姐外圍vx《1662+044+1662》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夏普、松下、東芝、康佳、飛利浦等超過13家企業,均選擇站隊OLED。
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:所有日系彩電企業均選擇站在OLED一邊,這顯然不是一句“日系企業戰略失明”能夠解釋的。于是問題來了:如果OLED果如量子點陣營宣傳的那樣不堪,為何日系彩電企業無一例外全部選擇站在OLED一邊?
一個公認的事實是,日本家電代表了全球最高的產品及技術標準,索尼是其中的代表。雖然近年來日系家電企業遭遇持續虧損,在全球家電行業的地位有下行趨勢,但其產品標準并未因之降低。日系彩電企業無一例外選擇站隊OLED,讓量子點陣營倍感意外。
憑什么說OLED代表了顯示技術發展方向?
今天,OLED代表了顯示技術發展方向,已經成為大多數人共識。
為什么這么說呢?這就是我一直不厭其煩陳述的一個基本邏輯:因為OLED具備柔性顯示的產品屬性,而液晶沒有,現階段的量子點也沒有。
所謂“柔性顯示”,即顯示屏具有可塑性特征(即我們常說的可卷曲、折疊),這一產品屬性,直接決定了OLED顯示技術的使用價值。
未來的時代,必定是“顯示無處不在”的時代,誰來實現這一使命?目前看,OLED可能性最大。過去的顯示技術如液晶、等離子、CRT顯像管,都只能在平面內顯示影像;但OLED不同,它可以在非平面上實現影像顯示。這是一個革命性變化,這種顯示載體的物理擴容,一下子將顯示器市場空間放大N倍,這是我為什么始終看好OLED的根本原因。
但是,液晶及現階段的量子點技術,均不具備柔性顯示特性,因此無法承載“顯示無處不在”的社會使命。
我于五年前即表達過一個觀點,我在這里再重復一次:AMOLED柔性顯示技術的真正價值,不在于它將畫面清晰度提高多少倍,也不在于它將對比度提高多少倍,而在于它極大地放大了顯示產品(包括電視)的市場空間。
大家都知道,20年前有一種通訊產品叫傳呼機,曾經非常流行,后來不見了。當時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語,叫“手機、呼機、商務通,一個都不能少”,既然“一個都不能少”,為什么呼機、商務通后來都不見了?原來,傳呼機只能發信息不能打電話,當手機既能打電話又能發信息之后,傳呼機的價值就不復存在。
類似的例子還有,當手機實現導航功能之后,所有車載導航產品一夜之間失去了生存在空間。
同理,既然OLED可以同時實現平面顯示和非平面顯示,那么,只能實現平面顯示的液晶(含現階段量子點電視)必將被淘汰出局。這是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邏輯。
“量子點電視”的概念是怎么出籠的?
現階段量子點電視的本質是液晶,對此,量子點陣營并不否認。很多人不明白:既然本質上是液晶,怎么就弄出個“量子點電視”的概念呢?
原來,這是一種產品推廣策略,是彩電市場競爭白熱化的產物。
平心而論,假如量子點陣營實事求是告訴公眾“現階段的量子點電視屬于量子點背光源液晶電視”,我認為,該產品的存在是值得肯定的,畢竟,它是液晶電視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產物。問題在于:量子點陣營總是試圖讓公眾產生“量子點電視是一項超越液晶的革命性技術”的錯覺,出發點就值得懷疑。
嚴格來講,量子點電視不是一個技術概念,是一個營銷概念。
量子點陣營自己也承認,真正的電致發光量子點電視,目前還停留在概念階段,產品問世還要再等3—5年。
這實際上意味著,和OLED已經市場化相比,“量子點電視”的概念根本不足以支撐今天的市場競爭。既然明知OLED代表了彩電發展方向,為何仍有企業一味抗拒OLED呢?
原來這里面各有隱情!
先說量子點陣營的“帶頭大哥”三星,2012年之前,三星力推OLED電視,后來突然宣布放棄OLED電視。據稱,三星放棄OLED電視的原因,是其始終無法實現大屏幕OLED面板規模化生產。
此時,LG趁虛而入。從2014年開始,LG在全球大力度推廣OLED電視。在中國市場,LG采取廣泛結盟的方式推廣OLED,與創維、長虹、康佳締結戰略同盟,其中以創維產品推廣力度最大。這幾年,中國公眾對OLED電視的態度,經歷了一個從完全不了解到,到逐步認知接受的過程。2016年,中國OLED電視出現超過600%的增幅,市場呈現急速爆發態勢。
OLED電視市場的急速啟動,極大地震動了非OLED陣營企業。出于擔心OLED快速啟動可能對自己形成的威脅,非OLED陣營匆忙之間推出“量子點電視”的概念。稍有行業常識的人都知道,在此之前,媒體從未報道過任何彩電企業關于量子點電視研發的消息。
正因為問世過于倉促,量子點電視身上帶有濃重的液晶色彩。這是許多人對量子點電視一直持懷疑態度的原因。
再說TCL,選擇站隊量子點,更容易理解。液晶面板產業是TCL集團當前最大的利潤來源,TCL當然不希望液晶時代結束得太早,畢竟OLED是來革液晶電視命的。
對于TCL來說,當前最大的威脅,既不是另一家液晶面板制造商,也不是另一家液晶電視企業,而是OLED產業的快速崛起。選擇站隊量子點,意在拖延OLED時代的到來。
不過,TCL已經意識到OLED技術乃大勢所趨,并已于2017年6月份在武漢啟動OLED面板工程。
量子點三大盟友,數海信最為尷尬。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,海信對未來電視的判斷是激光電視,并為此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技術攻關。然而,全球主流彩電企業除海信之外鮮有其他企業進入這一領域,單憑海信的號召力,做大激光電視市場的可能性非常小。以2015年為例,媒體可見的報道是,全國銷售激光電視約2300臺,這個數字放在中國近5000萬臺電視總銷量背景下看,幾乎可以忽略不計。
據悉,2016年,海信有意進入OLED電視領域,并多次和上游OLED電視面板供應商協商,希望得到面板資源的支持,均遭到拒絕,無奈之下,海信憤而轉投量子點陣營。
知道了這些企業背后的故事,你就會恍然大悟:“啊,原來這些企業站隊量子點,不一定出于對量子點電視的未來看好,很有可能是無奈之下的選擇。”
超過4/5的彩電企業選擇OLED說明了什么?
一個有趣的事實是,量子點陣營并未完全拒絕OLED,三家企業中兩家企業已進入OLED領域;反觀OLED陣營,無一家選擇進入量子點領域。這是個有意思的現象,頗能說明一些問題。
當然,OLED陣營拒絕進入的,是現階段的所謂“量子點電視”。據悉,有遠見的OLED陣營企業,正在研發電致發光量子點顯示技術,并瞄準印刷制造這一方向。
種種跡象表明,印刷制造技術很有可能率先在OLED領域實現,而非率先在量子點領域實現。
客觀地講,作為一款高端液晶電視來看,量子點電視的畫面表現力還是不錯的,但是作為一項革命性顯示技術來看則名不副實。
量子點電視之所以不被絕大多數彩電企業看好,根本原因在于它不具備柔性顯示特性。
這是為什么OLED電視產品形態多樣,而量子點電視外觀看起來和液晶電視沒什么區別的根本原因。比如,OLED有可以直接貼在墻上的wallpaper電視,量子點就沒有。
我從來不否認未來具備電致發光屬性的量子點電視將和OLED一樣出色,我甚至認為,真正意義上的量子點電視某些指標優于OLED。問題在于,這樣的產品并沒有出現。
有人把OLED和量子點,比喻成當年的液晶和等離子,我認為這種比喻是不準確的。液晶和等離子是完全不可融合的兩種技術,是兩條平行線的關系;而OLED和量子點則不然,是可以融合的,未來的OLED和量子點,一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。
必須承認,OLED并不完美,好比今天的特斯拉電動汽車并不完美一樣。但它,我們同樣必須承認,它代表了顯示技術的發展方向。這是眾多企業及資本蜂擁進入這一領域的原因。因此,量子點陣營對OLED的正確態度應該是這樣的:我可以暫時不進入,但我必須對這項革命性技術保持應有的敬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