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如何做到身忙而心不忙的故事
時間:2025-11-22 21:11:15 出處:綜合閱讀(143)
我們如何做到身忙而心不忙

一日,身忙事一位弟子問學誠法師:“請問師父,而心如何才能做到身忙而心不忙?不忙北京外圍(北京外圍女)電話微信180-4582-8235提供一二線城市高端外圍預約,快速安排30分鐘到達弟子總是事兒太多,處理的身忙事好自然暢順,倘使有不如意之處,而心便會亂了分寸。不忙”
學誠法師微笑著說:“'忙’怎么寫?身忙事'心’字旁,一個'亡’,而心表示心丟失了。不忙心沒有專注在當下。身忙事弟子規上說:事勿忙,而心忙多錯。不忙心不糾結已往的身忙事錯誤,不憂慮將來的而心得失,心專注當下的不忙北京外圍(北京外圍女)電話微信180-4582-8235提供一二線城市高端外圍預約,快速安排30分鐘到達事兒,事兒多不見得忙啊!”那弟子摸摸后腦,臉上一笑,跑去敲木魚領會去了。
現在的年青一代,總是會因為各種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,而總是忙忙碌碌,以致于在工作和休閑方面難以取得平衡。記得曾今有一位說老人家在拜訪濟群法師時說:年輕時全身心投入工作、事業,退休了生活變得蒼白、空虛,白天無所事事,晚上擔憂這擔憂那,睡不好,心跳減速,血壓上升。濟群法師事先開導說:這應該是一個追求物質至上,輕忽信仰,不正視精神生活的社會,必然會出現的普遍現象。
一個醫生告誡說,如果人們放慢一下自己的生活節奏,減輕—下自己的身心負荷,許多人本來可以康健多活幾年的。其實,這就是“少欲知足”。
“少欲”就是削減自己的奢欲大概貪著,不去和別人盲目攀比,不去做那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兒。也就是孟子說的:“素富貴行乎富貴,素貧賤行乎貧賤?!?/p>
順其自然,人就活得輕松了。
“知足”就是度德量力,有自知之明。不要只和那些比自己條件好的人比,更要和那些條件不如自己的人比。這樣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,人就活得興奮了。
一位老僧通知我說:“我們每日忙著接待香客,從早到晚在游人的喧囂聲中生活,抽空還要外出做法事,超度亡靈。真正坐下來潛心修道,不打妄想者并不多。”
看來,“忙”真是無所不在了。那么,怎樣對待“忙”呢?大概說怎樣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奏呢?
我以為,最主要的是做到心里不要“忙”。
就是說,身體可以介入忙碌之中,但心態必須保持輕閑,不起煩惱,不能讓心與身共舞。
有個給某組織看門房的老者,他每日要接待許多上門辦事的人,還要負責治理院內花木,負責收發報紙信件,大家都說他太辛苦了。但他靜靜通知我,他是身上忙,心里不忙;身上累,心不累。
他進一步注釋說:“一般人是身上越累,心裹越煩,心力交瘁,這個人就垮了。我不讓心為形役,我自己作主。比方說,我在分發報紙的時候,就想,我這是方便他人,利樂有情;我在培育花木時,就想到這叫借花獻佛。再比方,我在累的時候,哼唱一段喜歡的好歌?!?/p>
人的心究竟有多大?
心量小的人,芝麻大小的事兒也能在心里翻江倒海。心量大的人,縱然在危機面前也能鎮靜自若。同樣一件事兒,掀起的波瀾大小卻因人而異。
究竟要如何定位自己?
立足于自己的崗位,做好該做的事,天塌下來有上面頂著。依然不安于現狀,放開手腳,開拓進取。著眼于現狀,只要維持、彌補就足夠了;著眼于未來,就需要自動謀求,就要去創新、去改造。定位不同,所思所想、所作所為也會截然不同。
勞心傷神的事太多,整個人就會疲憊。如果定位清楚,我就會知道目前的處境、目前的事務到底意味著什么,會知道什么是主要的事,是需要心力聚集的。這種狀況下才能真正做到“心不忙而氣定神閑”。
因此,忙與不忙,事實上是心的狀況,當我們能把太在乎放下,用一種坦然自然的心態去做人做事,再忙也只是身忙,心不忙,一個心不忙的人是不會真累的。任何事兒做到有心不執心,用力不用盡心力,盡心不耗盡心,這就能讓心始終不致于一種不堪重負的境地,有好的心的狀況,于人、于事都會因此更能煥化出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