極端暴雪強襲美國 氣候暖化加湖泊效應?
作者:綜合 來源:百科 瀏覽: 【大 中 小】 發布時間:2025-11-23 16:37:11 評論數:

去年圣誕前夕,12月23日強烈風暴抵達美加上空。暴雪泊效圖片來源:NOAA

2022年12月23日大雪覆蓋伊利湖旁的水牛城。圖片來源:Andre Carrotflower(CC BY-SA 4.0)

2022年11月18-21日大湖效應出現暴雪,安大略湖周圍的暖化防備駐軍協助清理雪堆,當時累積雪量超過130公分。極端加湖圖片來源:Mike Strasser/Fort Drum Garrison
(神秘的暴雪泊效地球uux.cn)據環境信息中心(姜唯編譯;許祖菱審校):堪稱40年來最大冰風暴在圣誕節期間襲擊美加。加拿大魁北克到美國南部的強襲氣候得州超過2300公里的范圍受到影響,數十人死亡,美國百萬戶面臨電力中斷,暖化廣州外圍女靠譜(電話微信189-4469-7302)廣州外圍女那個靠譜啊美國多個州宣布進入緊急狀態。極端加湖位在五大湖旁的暴雪泊效水牛城受大湖效應(lake effect)影響,創下單日降雪量新高。強襲氣候美國國家氣象局(NWS)形容,美國這是暖化「一世代一遇」等級的暴雪。
氣候變遷與熱浪、干旱和夏季暴雨等極端氣候的科學關聯性越來越明確,但極端冬季暴風雪是否與氣候變遷有關則尚未定論。專家認為,極地氣流的移動的長期趨勢還待確認,但也有學者認為,暖化確實增強大湖效應。
極地冷風南移趨勢尚未明確
根據獨立研究單位「氣候中心」(Climate Central),過去的半個世紀,美國冬季平均氣溫上升超過攝氏1.67度,在大多數地區,冬季是升溫最快的季節。不過,今年圣誕節前幾天,美國卻遇上極端寒流。北美急凍的原因是極地冷空氣往南移動,也就是「極地渦旋」(polar vortex)。
但極地渦漩為何會而往南擴散,《紐約時報》整理了氣候專家的不同意見。有的科學家認為,北極快速暖化讓極地和熱帶間的溫差縮小,導致極地「噴射氣流」(jet stream,又稱高速氣流)減弱。噴射氣流變成較蜿蜒的波浪型態,使得極地渦旋向南擴散。但也有科學家不認同這個解釋,因為不只一篇研究報告指出,1990年代和2000年代也有極地噴射氣流和極地渦旋漂移,但這現象并沒有演變成長期趨勢。
暖化讓湖面結冰較晚水氣助長雪量
緊鄰伊利湖的水牛城在這場暴雪中創下新紀錄。2022年12月23日,水牛城單日降雪量超過22.3英寸(約56.6公分),打破1976年12.6英寸(約32公分)的記錄。
馬薩諸塞州大學氣候研究中心副主任邁克爾.羅林(Michael A. Rawlins)指出,水牛城暴雪主要是受到大湖效應影響。干燥寒冷的空氣吹過湖面時大量吸收水分,等到達陸地,就會變成降雪。
他認為,氣候變遷造成的暖化多少助長了大湖效應。因為湖水結冰后,湖面水氣就會減少,大湖效應也會減弱。今年中西部普遍變暖,讓湖面結冰時間延后。
美國密西根大學氣候科學教授瑞奇.魯德(Ricky Rood)進一步解釋,大湖效應一般在11月、12月和1月最明顯。這段期間氣溫冷到足以下雪,而湖面又尚未結冰。全球暖話讓湖泊結冰時間變少,冷風吸收到更多水氣,大湖效應跟著變強。
但「耶魯氣候連接」(Yale Climate Connections)指出,若氣溫再繼續上升,大湖效應可能不再降雪,反而變成降雨。屆時,就沒有足夠的雪玩雪地摩托車和打雪仗了。
本文轉載自「環境信息中心」網站,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,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信息;主題涵蓋全球變遷、溫室氣體控制、環保生活、環境污染防治、生態保育、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、綠建筑等各面向。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、濕地、海洋、土地發聲。
